首页 > 热门新闻 > 财经新闻 > 延安亿削山造城引争议资金等成不确定因素

延安亿削山造城引争议资金等成不确定因素

2013-01-05 干燥设备行业网

  编者按/“新城运动”是世界城市规划历史上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发端于英国人霍华德的花园城市。它与卫星城理论一样,是为了解决大城市病、发展中小城市的。

  世界各国都曾经历“新城运动”。来到中国以后,它在表现形式上仍与世界各国类似,然而在内涵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大量地削山、填海、填湖以及“摊大饼式”扩张为标志的中国“新城运动”,存在着将城镇化变异为地产化的严重倾向。

  十八大已将城镇化确定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此“新城运动”渐成燎原之势的关头,我们试图梳理“新城运动”在中国存在的弊端,以作镜鉴。

  时值隆冬,在陕北黄土高原上,哈气成冰。湖北人王保国驾驶的挖掘机却在延安市清凉山上跑得正欢。王保国和他的几个老乡2012年的夏天来到“红都”延安,在这里削山造地已经半年有余。

  整个延安的黄土高坡上,活跃着2000多台重型机器,这些机器将挖掉33座荒山。通过削山、填沟等手段,两倍于现在城区的建设用地将陆续被整理出来,用于延安新城建设。此举已被公众戏称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而在从北到南的海岸线上,天津的临海新城、烟台龙口湾的海上新城、上海的金山新城、连云港(3.49,0.01,0.29%)的连云新城、深圳的前海、东莞的滨海新城等很多新城项目,正在上演的则是“精卫填海”的现代版。

  与此同时,在广阔的内陆腹地,譬如七朝古都开封,龙亭公园西侧的一户李姓居民正搬家到距离老城区很远的所谓新城,为的是“宋都复建”;再譬如,在襄阳东津新区规划范围之内,襄州区张湾办事处西岗村老王家的房子已经被拆掉,失地农民老王正在为干啥而发愁。

  由于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51.27%,中国城镇化成为举世关注的热词。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五花八门的“新城运动”在中国的大、中、小城市加速蔓延,燎原之势迅猛得让人忧虑。

  削山建城

  通过“削山、填沟、造地、建城”,延安将在城市周边的沟壑地带建造一个78.2平方公里的新城。

  延安新城的概念其实早已有之。早在2010年4月,延安市政府就批准绿地集团在当地唯一的水库附近,建设一个占地大约3600亩、可以吸引3万多人口的延安新城项目。

  到了2011年底,在延安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延安市正式提出以“中疏外扩”、“上山建城”为战略的延安新城建设决策。

  延安市的目标是,到“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建成“一个历史与现代相辉映,城市格局完备、管理先进的新延安”。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延安新城的削山造地从2012年4月份开始加速,挖掘机驾驶员王保国来到“红都”延安的时候,正是削山造地起势的时候。

  按照计划,从2012年开始的10年时间之内,通过“削山、填沟、造地、建城”,延安将在城市周边的沟壑地带建造一个78.2平方公里的新城。

  延安新城的榜样其实是黄土高原上的另一座名城——兰州。

  2012年8月28日,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达到806平方公里的兰州新区花落兰州北部。但是兰州市并不满足于此,又在城市的东北角规划了一个兰州新城,还申请了国家级“兰州市低丘缓坡沟壑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验区”的项目。

  有了国家的“尚方宝剑”,相对于延安来说,兰州削山建城的动静就显得更大了。

  目前,广为人知的是太平洋(5.39,-0.08,-1.46%)建设集团在兰州的削山造城计划。据称,负责整理开发兰州新城1号片区25平方公里山地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将投资220亿元,推掉黄土高原上700多座荒山,再造一座新城。

  知名地产商碧桂园也在兰州进行一级土地开发,参与其中的是兰州市城关区的“北扩”工程,投资规模高达600亿元,兰州北部的荒山也将被如法炮制。

  对于延安和兰州的削山建城,人们担心的是,削山建城的成本太高了,必将拉高生产和生活的成本。延安新城的另外一个称谓就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造城工程,有专家估算,每亩建设用地的造价将达到120万元到160万元之间,投资规模将在千亿元以上。

  另一个普遍的担心就是生态问题。巨型机械的削山造地,已经让延安和兰州的市民不堪其扰,加上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本来就很脆弱,人们担心大量的削山造地,将引起本地生态的恶化。

  复古造新

  如果打着“复古”旗号进行的拆迁和开发,最终被证明变成了房地产盛宴,地方政府的项目设计初衷就更值得怀疑了。

  在我国,“腾笼换鸟”本来是指把传统产业转移出去,把新产业引进来。现在,一些古城的“复古造新”也有“腾笼换鸟”之势,只不过这是将老居民“赶”出去,把有钱人请进来。

  开封龙亭公园南门西侧的一户李姓人家世代在此居住,但为了开封市政府提出的“宋都古城复建”,李家却不得不搬到距离开封老城很远的所谓新区。

  开封正在以“棚户区改造”的名义,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大约20万居住在低矮民房里面的老城居民迁出,然后将腾出来的土地用来搞所谓的“宋都古城复建”——就是搞些清代风格的建筑,冠以宋代风格的景点名城,更多的土地则是用来开发高档住宅项目或者商业中心。

  2012年8月,虽然龙亭公园周边的一些居民区已经开始拆迁,李家仍然打算坚守,但最终还是没抵住当地政府的各种动迁攻势,最近搬走了。

  开封早已通过挂拍方式将李家所处的地块卖给了一家名为迪臣置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开发商,该公司在附近开发的高档住宅项目已经卖到了12000元/平方米,这让李家十分不忿,因为他们的拆迁补偿只有大约1600元/平方米。

  《中国经营报》在2012年8月曾经连续报道开封“宋都古城复建”问题,引发了媒体同行竞相报道古城复建问题的风潮,其中包括“百亿修复大同古城”、“55亿仿建凤凰古城”等,形成了反映各地“复古建新”工程的系列报道。

  与开封类似,大同是将老城所有现代风格的建筑迁出,并打算在5年内修复四面城墙和瓮城,恢复传统城市格局,让大同“回到明朝”。

  对于开封、大同等城市的“复古造新”,公众质疑的首要问题就是,这些城市以牺牲老城区居民利益为代价的“山寨”工程,如何在道德层面上自圆其说?

  如果打着“复古”旗号进行的拆迁和开发,最终被证明变成了房地产盛宴,地方政府的项目设计初衷就更值得怀疑了。

  另外,“复古造新”引起的对于文物的破坏同样令人担忧。以开封为例,这个城摞城的古都,地下文物很容易被破坏。

  城镇化OR地产化?

  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不应该是修路盖房,应该是社会网络融合、各种群体享受平等公共服务的城镇化。

  “新城运动”的背后,到处都是房地产开发商的身影,譬如兰州新城的碧桂园、开封“宋都古城复建”的迪臣置业等,这很容易引起公众对于城镇化是否等同于房地产化的质疑。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城镇人口达到6.91亿,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与1990年的3.02亿城镇人口相比,21年间我国城镇人口扩张了1倍多。按照城镇人口人均住宅面积20平方米计算,21年间由于城镇化我国新增了77.8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

  从住宅销售情况来看,自1998年我国实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的住宅销售面积已经从1998年的1亿平方米左右,增加到2011年的10.99亿平方米,13年间扩张了将近11倍。

  未来,60%被视为我国城镇化的拐点,普遍的预期是,未来几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因此,正在兴起的新城运动被房地产行业视为长期利好,很多开发商在十八大以后在圈地、拿地方面蠢蠢欲动。

  对现在这股以“新城运动”为标志的城镇化浪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业安就认为,这其实只是公共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的浪潮,本质上并不能称为城镇化浪潮。

  周业安表示,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不应该是修路盖房,应该是社会网络融合、各种群体享受平等公共服务的城镇化,只有当不同来源的城镇居民都能得到政府的公平对待,在城镇中融为一体,才能对未来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土地的城镇化速度远远快于人口的城镇化速度——2000~2010年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张了60%多,远高于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而同期人均建设用地133平方米,超过国家规定限额的30%。在这种趋势下,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城市生活垃圾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而在50%的垃圾处理率中只有10%达到无害化处理,大多数垃圾只能简易填埋,一些城市已经陷于垃圾的包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