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新闻 > 财经新闻 > 新华社称超募资金做投资鼓励上市公司不务正业

新华社称超募资金做投资鼓励上市公司不务正业

2012-12-25 干燥设备行业网

  证监会近日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明确表示,允许上市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投资者担心,这是否变相鼓励上市公司“不务正业”?其中风险如何防范?

  3500亿募集资金等“贬值”

  “三年来,A股上市公司闲置的募集资金年均达到3580亿元,而到2011年年底尚未使用的闲置募集资金多达4824亿元。”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披露的这一数据令人震惊。

  一边是上市公司想尽办法通过IPO多融资;一边却是巨额超募资金无处可去,大部分只能存银行,赚取抵不过通货膨胀的低息,造成极大浪费。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报告显示,2011年进行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家数不仅大量增长,而且发生规模也急剧扩大,且有少数公司集中突出的特点。2011年度委托理财累计发生额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2家,发生额在10亿-10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21家。

  另据统计,仅在2012年三季度,就有中原高速(2.29,0.04,1.78%)、金新农(11.86,0.13,1.11%)等70家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申购金额从1000万元到数亿元不等,所购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多在4%至5%之间。更有甚者,在上市公司财报中,委托理财和委托贷款所得收益甚至大过主业,这些做法被投资者质疑为“不务正业”。

  理财“必须有100%的保障”

  就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钱生钱”行为感到不满之际,证监会却发文为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正名,这引起市场多方议论和不解。

  对此,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上市公司大量闲置资金放在银行也是对投资者不负责,新的监管指引目的是在保证募集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闲置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强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能力。

  “上市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投资产品的安全性必须有100%的保障。”该负责人强调说。根据监管指引,上市公司所购买的投资产品必须具有“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特点,这包括固定收益类的国债、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其他投资产品等。

  莫让理财陷阱伤害投资者

  尽管监管机构针对募集资金理财层层设槛,但投资者仍担心:在银行理财乱象纷呈的市场上,上市公司拿广大投资者的钱去买理财产品是否有潜在风险?

  近期,华夏银行(10.21,0.49,5.04%)委托理财巨额亏损引发群体投诉,而后又曝出建信证大金牛增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期)账面浮亏超过50%,被投资者质疑为“陷阱”。

  此前,中国银行(2.91,0.05,1.75%)董事长肖钢曾撰文指出,目前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银行理财产品在中国是“影子银行”的一种。

  他进一步分析,大多数理财产品期限不足一年,有些仅为数周甚至数天,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短期融资被投入长期项目,一旦面临资金周转的问题,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新发行的理财产品来偿还到期产品;当资金链断裂,这种击鼓传花就没法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