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称人民币被中度低估
美国东部时间7月24日晚间(北京时间7月25日早间)消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完成与中国2012年第四条款磋商,并发布报告称人民币依然被中度低估,与此同时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显著下降,表明中国贸易顺差有所下降,对全球经济有积极的溢出影响。
不同于2011年对人民币“显著低估 (substantially undervalued)”的措辞,IMF今年的第四条款磋商报告认为目前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仍被“中度低估(moderately undervalued)”。
IMF中国工作组主管 Markus Rodlauer对新浪财经表示,IMF不会给出人民币低估的具体数值,并再次重申:“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被低估程度由‘显著’降至今年的‘中度’,这已是好的转变。”
在本次报告中,IMF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有所放宽,截至 6 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 1.75%,名义有效汇率升值 7.5%,实际有效汇率升值8.5%(截至 5 月份)。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0%。同时,中国国际储备增加速度有所减缓,目前国际储备达到 3.3万亿美元。
IMF中国执行董事张涛亦在报告中表示,中国央行在今年4月放宽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加速人民币汇率趋于平衡的步伐,同时进一步表示央行愿意让市场加强在人民币汇率上的决定作用,并继续改革汇率机制。
人民币汇率一直以来都是IMF对第四条款磋商中的一大关键词,过往曾出现过中国政府不同意IMF工作人员对汇率评估结果的情况。但本次公布的最新报告改变了措辞,且并没有公开人民币被低估的幅度。而报告亦显示,IMF和中方在人民币汇率上的分歧似乎明显减少。
对于人民币近月来对美元出现贬值情况,是否与IMF评估报告相左,Markus Rodlauer指出,IMF报告并非根据每日市场波动而定,而是侧重中期政策建议。
与此同时,IMF指出,中国对外失衡的大幅下降,尤其是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率的减少表示欢迎。IMF曾在去年9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中国2012年经常账户顺差将达到5.6%,但这一预测在今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下调至2.3%,同时预测中期(2017年)最多上升至4%-4.5%。
尽管中国政府一向都不认可“根据对经常账户的不确定预测来评估币值低估程度”,但该数值一直是IMF得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重要判断依据。
IMF提醒中国,经常账户的下降伴随着的是内部失衡的上升,表现为高水平投资的进一步升高。在承认中国有大量投资需求的同时,鉴于外部需求疲软和产能过剩,IMF内部多数执董对该投资水平的可持续性表示担忧。这些执董们强调急需进行改革,把经济增长点从投资引导到消费,更多地依靠消费带动的增长来实现经济的在平衡。
- [07-25]中海油对海外公司最大收购政府通过可能性大
- [07-25]国开行对赛维LDK的600亿授信吞苦果
- [07-25]汇丰PMI5个月以来新高实体经济呈筑底企稳迹象
- [07-25]温州借贷中心及传统借贷出现全面萎缩
- [07-24]六月银行代客结汇结售汇逆差35亿美元
- [07-24]地方性稳增长一系列政策将逐渐推出